第二講:問道山海經—上古圣賢智慧
一、什么叫做道?
二、得道之人有什么特征?
三、《山海經》中的古圣人之道:
1、盤古開天;2、女媧補天;3、伏羲畫卦;4、神農嘗草;5、黃帝人文;6、大禹治水
四、佛經印證古圣人之道
五、古圣人之道從何而來?
1、不易之道
2、容易之道
一、什么叫做道?
老子云:道可道非常道。
《道德經·第五十六章》還有句話: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大概意思是:
言語無法表達“道”的真意,
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說“道”,
如果有人在說“道”,
肯定不了解“道”的真意。
三皇
今天分享的主題是:問道《山海經》,
那么究竟什么叫做道?
各家的說法不一樣。
道家說:可道非常道。
佛家概括為十二個字“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凈其意,是諸佛教”。
金剛經說“空”: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禪宗更經典:這個、那個、則個、這斯。說一物即不中。
易經認為:一陰一陽謂之道。“大人”之學。
儒家:中庸之謂道。格物致知。
《中庸》: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
《中庸》原文之中,對中庸的定義如下:“喜怒衰樂之末發謂之中,發而皆中節謂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
《中庸》還把道概括為一個“誠”字。
原文是這樣的:“誠者,天之道也。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誠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,圣人也。誠之者,擇善而固執之者也。”
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,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類型: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,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。
理學家認為:道就是義理。“存天理,滅人欲”。天理是真理,人欲是私欲。
王陽明心學認為:道就是良知。心外無物,心外無事,心外無理。
得道之人,被稱為大人,或圣人,圣賢。
三皇五帝
作者:高松(山海經研究院院長)
聲明:版權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